2019年12月31日以来,中国武汉市报告了由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引起的肺炎疫情。截至2月9日24时,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 171例,疑似病例23 589例,累计死亡病例908例。
自2019年12月31日以来,中国武汉市报告了由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引起的肺炎疫情。截至2月9日24时,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 171例,疑似病例23 589例,累计死亡病例908例。现已知这一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而老年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针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病毒,已有包括《新行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在内的众多指南、共识和建议相继出台(图1),对新型肺炎合并急/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进行科学性推荐和指导。只有急/慢性病合理管控,两手同抓,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疾病风险。
图1. 众多指南、共识和建议指导疫情时期的防护
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密切防控+按时、规范用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我国居民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在本次新型肺炎的疫情中,合并慢病的患者被发现具有高易感性,患病程度更为严重,预后较差。在最早报道的41个新型肺炎患者中,32%为慢性病患者,其中31%为ICU患者;且男性更易患病1。另一项数据分析显示,99名因为新型肺炎入住金银潭医院的患者中慢性病患者占51%,其中23%进入了ICU2。而针对425名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现,老年人感染患者明显增多3。可见,男性、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史),更容易感染,且感染后易成为危重症患者。
图2. 男性,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史患者更易患病
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退化,抗病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这类人群需重点做好防护。2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其中明确规定了老年人的防控策略。建议老年人:1. 掌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要求、卫生和健康习惯。2. 老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自我隔离;由医护人员评估其健康状况,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3. 曾与可疑症状者有无有效防护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4. 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等;5. 可疑症状的老人被确诊后,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老年人即是新型肺炎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慢病高发人群。因此,同样的,慢病患者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首先还是要减少感染的风险,少出门,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带口罩,注意手卫生。同时,每日保持适当的运动,注意控制饮食。
事实上,对于慢病的管理,按时、规范用药是当务之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患者都需要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可擅自盲目停药,否则会导致疾病急性加重。药物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前往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取药。一旦慢病患者出现咳嗽、发热、流涕或者无力等症状首先要做到和家人隔离、戴口罩,遵从社区全科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包括一日两次测量体温、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轻症者可以按医生建议居家药物治疗,一旦症状加重,应尽快转诊。此外,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也会诱发慢阻肺、哮喘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加减药物。
可见,在这次疫情中,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更为严重,是避免感染的重点人群。对于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的患者来说,密切防控,以及按时、规范用药是首要任务。
急性病患者的管理:就近、安全、远程
特殊形势下,对于某些急性病患者如心肌梗死患者的转运救治流程可造成一定影响。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致死性高、最佳救治窗口期短、且容易合并呼吸系统感染及呼吸、循环衰竭,更加需要就地积极治疗。2020年2月4日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2019-nCoV)形势下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流程和路径中国专家建议(第一版)》提出,疫情形势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应遵循5大原则:就近治疗;安全防护;溶栓优先;定点转运;远程会诊。
图3.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形势下,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流程和路径
STEMI患者,溶栓的适应证包括:
对溶栓患者推荐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4:
抗血小板治疗:STEMI 静脉溶栓患者,如年龄≤75岁,在阿司匹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 300 mg 负荷量,维持量 75 mg,1 次/d(I,A)。如年龄>75岁,则使用氯吡格雷 75 mg,维持量 75 mg,1 次/d(I,A)。
抗凝治疗:推荐静脉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应至少接受48 h 抗凝治疗,或至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或住院期间使用,最长不超过8 d(I,A)。不建议院前溶栓治疗患者常规使用磺达肝癸钠和比伐芦定进行抗凝治疗,优选普通肝素或者依诺肝素作为院前溶栓治疗的辅助抗凝药物。
温情政策,疫情阻断不了的关爱
在科学应对急性/慢性病管理的同时,国家还推出多项便民医疗政策,以保障特殊时期的医疗服务。2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出通知,为方便慢病患者的长期用药,支持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院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参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此外,疫情期间,为优化医疗保障,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积极创新诊疗模式和全国多省市的多家医疗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信息化技术和远程医疗,推出了线上就诊,线上线下合力抗疫。慢病患者只需扫描二维码通过线上医疗进行在线问诊和药物处方,包括心血管常用药物抗血小板药和降压药等多种慢性病用药。同时,也可进行发热门诊的病情咨询。
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在全国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大家众志成城、怀抱希望,坚决打赢这场全国公共卫生的攻坚战。在与病毒与疾病全力奋战的同时,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保护好自己的身心,为取得全国疫情控制的辉煌胜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Lancet. 2020 Jan 24. pii: S0140-6736(20)30183-5
2. Lancet. 2020 Jan 30. pii: S0140-6736(20)30211-7
3. N Engl J Med. 2020 Jan 29. doi: 10.1056/NEJMoa2001316
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47(10) : 76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