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血压和血脂领域学术研究承上启下的一年,多项国内外指南的更新已进入最后论证期;为深入解读2009年相关临床研究的重要学术进展,再创2010年的学术辉煌,辉瑞公司于2010年1月24日在上海精心筹办了新一届“关注心脑-血压·血脂·瞩目2010”中国专家高峰论坛,特邀诸骏仁教授、胡大一教授、沈卫峰教授、霍勇教授共同担任主席,诸多相关领域杰出专家分别从血压、血脂两个方面对2009年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剖析。本文特撷取血脂领域的精彩研讨内容,奉献给广大读者。
人类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其发病机制的脂蛋白学说被广泛认可;而他汀以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CVD)危险的卓越疗效,奠定了在动脉硬化性疾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强化他汀治疗:不变的前进方向
美国1980-2000年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50%,他汀在危险因素控制和治疗领域的贡献分别达到24.2%和18.2%。他汀强化治疗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而2009年的探索再次证实,他汀强化治疗是人类抗AS征途的正确方向。
2009年最新一项涵括25项他汀研究(包括安慰剂对照和活性药物对照)、155 613例患者的荟萃分析(Clin Ther 2009;31:236-244)继续肯定了他汀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价值,分析显示,LDL-C每降低1.0mmol/L,可使主要血管事件和主要冠状动脉事件风险降低20%和23%。而ACC 2009大会上公布的TNT研究老年CV负担亚组分析结果显示,3809例年龄≥65岁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80mg治疗5年,与阿托伐他汀10mg相比,不仅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首次CV事件相对风险23%,而且持续降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CV事件相对风险分别达25%、30%、33%和22%,再次证明了强化他汀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功绩卓著。
他汀治疗及获益扩展至PCI围术期
2009年一系列研究表明,无论是否曾服用他汀,PCI围术期接受他汀治疗获益良多。ACC 2009公布的NAPLES II研究结果显示,未曾使用过他汀的患者,择期PCI术前24h接受单次高负荷量阿托伐他汀者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MI)危险,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超过3倍正常高限(ULN)(9.5% vs.15.8%,P=0.014)和心肌钙蛋白cTnI>3 ULN(26.6% vs.39.1%,P<0.001)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减少。ARMYDA-RECAPTURE研究显示,已长期服用他汀进行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PCI术前接受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后,术后30天的联合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3.4% vs.9.1%);多因素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30天主要心脏事件(MACE)减少82%(P=0.026)。
干预残余风险的探索:他汀的基石地位无可替代
在他汀治疗使LDL-C水平达标后,CVD患病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学者们致力于进行降低残余风险的进一步探索。ARBITER 6 – HALTS研究对比了冠心病或等危症患者在长期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烟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依折麦布(进一步降低LDL-C)的疗效差异,依哲麦布组降低LDL-C优于烟酸(P=0.01),但硬终点并不优于烟酸组,提示LDL-C水平不是评价治疗的唯一指标。尽管在此研究中烟酸组升高HDL优于依折麦布(P<0.01),并显著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但由于该研究过早终止、观察指标CIMT存在争议等局限性,升高HDL能否带来临床获益也不能因此得出肯定的结论。无独有偶,ILLUSTRATE、RADIANCE1和RADIANCE2等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研究中,在显著升高HDL水平后并未显示出斑块逆转效应;而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CETP活性降低具有升HDL效应,但伴随CVD风险增加。因此,通过升高HDL而进一步降低CVD风险的干预策略有潜在的风险。截至目前,他汀在CVD防治领域的基石地位仍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