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Content

[CIT2010]规范 创新 跨越发展——2010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隆重召开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0/5/10 19:30:00    加入收藏
 标签:会议预告(专题)  关键字:CIT2010 

规范和创新

    在CIT 2010大会的初步日程首次公布之时,高润霖院士在大会邀请信中就明确指出,CIT 2010大会的主题是“规范和创新”。

    作为CIT2010大会主席高润霖教授,在谈到“规范”时如是说:“规范”这一主题的提出是结合了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规范化管理。无论从国家卫生部层面,还是从各省市卫生局层面,均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规范化管理有一定的要求。CIT 2010将“规范”融入到大会的学术内容里面。对于大量的筹备工作中涉及的学术讲课和手术转播等,会议竭力体现出规范化的概念。尤其冠脉介入和实用教程方面,由国内心血管领域的知名专家朱国英教授和贾国良教授多年来一直牵头组织。对于如何办好冠脉介入和实用教程,组委会进行了深层次思考,如教程内容规划,规范化理念体现等,希望由此更好的指导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未来发展。其将对整个临床教育和培训工作影响重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同时高润霖还强调,CIT2010大会遴选出大约60篇摘要在大会上作口头演讲,180篇摘要以壁报形式交流,近100个病例将在会上展示,14项临床试验将在大会上公布。在CIT召开的短短三天半时间内,大会辟出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来展示医生的原创性工作。可以说,本届CIT大会的投稿量和质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内专家实实在在地做了原创性工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于CIT的热情,进一步验证CIT主题和方向与专家与代表的期望相契合,因而得到了广泛支持。
CIT 2010大会,共收到病例投稿180多个,均为网上投稿,秘书处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保证能够做到动态的影像展示。同时在召开审稿会时,将专家分成四组,每组由4-5位专家组成,配有工作人员。对于所有病例进行评论,选出90多个精彩病例,根据主题和类型安排在大会不同场次进行交流。其中有60个病例将参加4月1日举行的病例竞赛,并从中选出最优秀病例在开幕式上进行表彰、奖励。整个选拔过程严谨而客观,力求做到透明、公正。希望能够选出“年度最有教育意义的病例”融入到CIT,进一步突出会议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规范化。

    CIT多年来的发展是一个逐渐转型的过程。从最初的国外专家讲课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大量原创性内容。其发挥两大作用:一是中国医生不出国门就能学到最新的进展;另外,为中外专家交流建立了平台。应该说第一个作用在过去几年中已实现,而第二个作用因需要中国心血管医生们不但要讲,还要讲自己实实在在的原创成果,此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本届会议中原创性内容无论从量和质都大大提高,这也成为未来会议发展的方向与趋势。之所以说最新临床试验的公布最具有标志性意义,就是因为其凝聚和体现了CIT两个作用最精华的部分。

    另外,英文全文投稿将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IT重点号,与往届相比其更加慎重。因为每一篇英文全文所涉及的工作量较大,为高度尊重作者的工作。每篇稿件都确保至少有2位国外专家进行审核,在此基础上再由另外1-2位专家加以复审。这就意味着每篇文章确保至少有3位专家完成全文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在审稿会有50-60位专家集中讨论,最后精选出10余篇全文刊登。这些全文都是精选的结果,代表了我国当前较高的学术水平。另外,CIT也在努力增强青年医师的参与感,更为注重对青年医师的教育与培养。

    如果向“CIT-介入治疗重点号”的投稿被选中,同时投稿人的年龄小于45周岁且为第一作者时,投稿人将会参与“CIT青年医师研究奖”的评选,在大会上作口头交流。具体时间是在CIT大会第一天(3月31)的下午,面对的是12位专家评委,绝大多数为国外专家,由医生以英文向评委和参会者讲解他的原创性工作。评委组会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在开幕式上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结合“创新”主题,大会秘书长徐波教授谈到:“ CIT走过的这些年来,一直秉承创新的精神。无论在办会形式上、交流形式上,还是学术内容上,CIT一直力图创新。CIT2010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层面是学术形式方面的创新,而另一个是学术内容方面的创新。”

    在学术形式层面,CIT大会每年都会有所进步,如积极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支持系统。本届会议上使用的M-Events Speaker Ready System为国际公认的水平最高的系统,可以使参会者耳目一新,使参加CIT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享受的过程。这些都融入了CIT2010对会议组织形式的创新,此外,在大会服务方面也会做到尽善尽美。

    从学术内容方面来讲,CIT2010大会鼓励创新的学术精神。希望参会的介入心脏病学和相关领域的广大专家和医生能够拿出各自学术

上一页  [1]  [2]  [3]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4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